乱子草
国内分布:产东北、华北、西北、西南、华东等地区。生于海拔900—3000米的山谷、河边湿地、林下和灌丛中。
国外分布:苏联、印度、日本、朝鲜、菲律宾等地也有分布。模式标本采自喜马拉雅。
海 拔:900-3000
叶鞘疏松,平滑无毛,除顶端1-2节外大都短于节间;叶舌膜质,长约1毫米,无毛 或具纤毛; 叶片扁平,狭披针形,先端渐尖,两面及边缘糙涩,深绿色,长4-14厘米,宽4-10毫米。
圆锥花序稍疏松开展,有时下垂,长8-27厘米,每节簇生数分枝,分枝斜上升或稍开展,糙涩,细弱;小穗柄糙涩,大都短于小穗,与穗轴贴生;小穗灰绿色有时带紫色,披针形,长2-3毫米;颖薄膜质,白色透明,部分稍带紫色,变化较大,先端常钝,有时稍尖,无脉或第二颖先端尖且具1脉,长0.5-1.2毫米,第一颖较短;外稃与小穗等长,具铅绿色斑纹,糙涩,先端尖或具2齿,下部1/5具柔毛,其毛露出颖外,具3脉,中脉延伸成芒,其芒纤细,灰绿色或紫色,微糙涩,长8-16毫米;花药黄色,长约0.8毫米。染色体2n=40。